下一个10年即将火爆的行业会是什么?

今易科技 2022-10-12

我们应该抛弃过往赌某个行业爆发的惯性思维,因为在2025-2030年,会有一大批行业集体爆发。而这次只要能提前准备,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有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而当我们对未来 10 年有所判断后,就能推导出具体的机会在哪,以及自己能做些什么。

而每个人的机会在哪,其实是非常个性化的问题。而一篇文章必然无法包含所有人的情况,所以,这篇文章只能抛砖引玉,以我个人认知及过去这三四个月的思考为基础,分享一下我看到的具体机会。

本文 9641 字,阅读全文预计花费 21 分钟。

1. 底层逻辑:如何抓住机会?

1.1 三五年后的机会,才可能属于你

今天的机会不属于今天的你,属于昨天就做好准备的你;5 年后的机会才可能属于你,因为现在开始准备,才可能来得及。

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刚诞生时,确实是有巨大的流量红利。我这段时间写的文章,每篇能有几百到 1000+的阅读量,如果我能在五六年前就开始写,那肯定不止这个数。但问题是,五六年前的我写得出来吗?同样的,如果看抓住红利的“成功人士”——比如做出“罗辑思维”的罗振宇,你觉得他的成功仅仅是因为做得早、很努力、赶上时代红利吗?当然不是,老罗在干新媒体之前,在央视工作过 9 年,曾任知名节目《对话》的制片人。长年在顶级平台内积累的能力、经验、见识等,才是他能从众多“网红”中脱颖而出赢得首战的关键因素。

所以,追逐热点,当时代的弄潮儿,往往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因为昨天的你没有准备好,所以今天的你遇见了机会也抓不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2 个人发展的路径

相对明智的选择,我个人认为有两种:

1、 做好自己,等待机会

这个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方法。因为预测未来太难了,而就算个别的未来你能预测得出,也基本抓不住——因为实际情况往往是资源不够、天赋不足、时间不对等等。另一方面,大多数人还要应付每日的压力和生活,时间精力着实有限。像谷爱凌那样,体育、模特、学业、广告等诸多方面齐开花的人,不应该是我们模仿的对象。

所以,在年甚至十年为单位的时间维度上,个人明智的选择是,持续精进一两种能力。不问回报、不问赞美、不问收益、不问机遇,只要一天比一天好,且持续坚持——未来的某一天,总会诞生出某些平台或工具,只要你真有本事,就能让你的“积累”变现。

除此之外,如果你的精力和资源充足,可以尝试第二种方法:

2、 预判机会,提前准备

如果你真能预判出未来的某个机会,且提前 3-5 年,那往往是可以做好充足准备并抓住机会的。我举个例子,教育行业的。

在双减之前,线上大班直播课的主讲老师,是一个很容易达到年薪百万甚至几百万的岗位。这里面的逻辑也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学生一小时付费 10 元,主讲老师拿 5 毛。如果你能搞定 1 万个学生,那就是 5000 元的时薪,一天平均讲一小时课,年薪轻松超百万。假设我提前预判到这个机会了,那该怎么办呢?

拆解具体要求呗:顶级名校毕业、风格鲜明、颜值高、专业功底好、会运营自我。同时满足这 5 点的人,确实不好找,所以各家机构只能翻着倍的给工资——互相挖人。但如果给你 5 年时间搞定这 5 点,就不那么难了吧?1 年考研,1-2 年读研;锻炼口才和幽默能力;学学化妆、搭配,做做健身甚至美容;看书刷题,看名师视频学习;学习粉丝运营。

当然,真实情境下,这两种方法并不矛盾,甚至是应该一起使用的。比如上述机会需要 5 种能力,我本身就具备了前三条,那看到机会后,我只需要半年学学运营和包装、刷刷题提高基本功,就可以抓住机会了。

根据上一篇文章的思路,2025 年左右台湾问题解决后,我们能遇到一波大机会。25 年距今还有 3 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内如果大家做好预判,明确方向,再有针对性的弥补短板,是一定可以抓得住这个机会的。

那这个机会是什么呢?

2. 国内思维切换到国际思维

随着台湾问题解决,我们的视野内,不能仅仅增加一个台湾,还要多看一眼国外。那你会说,不对啊,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不是一直都在看国外吗?不是一直在拥抱全球化,与国际接轨吗?

2.1 出海企业面对的非公平商业竞争

我们在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有过详细阐述: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目的在于保证美国利益优先,而这必然要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发展。除非你老老实实呆在产业链低端贡献资源、付出劳动、损害环境换取微薄的利润。那有人说了,你这是给自己的无能找借口。在商言商,如果我做得比你好、干得比你多、质量比你棒、科技比你高,那不就可以把市场和利润拿回来了吗?

且不论技术封锁、奇葩规则等限制了,就算是你在人家规则体系里做的更好,也不等于你赢了。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手机市场,特别是高端价位,华为前几年已经显示出打败苹果的趋势,国内国外不少地区更是几乎横扫。这会的苹果,有没有老老实实认真反省,改革产品和技术,来再次创造下一个新时代?不是,而是运用美国的全球霸权,中断了华为的芯片供应,甚至是安卓操作系统的使用授权。这导致华为的手机生产和换代严重受阻。芯片断供后,华为被迫让出市场,苹果吃掉这部分份额,重回智能手机全球第一。

另一个例子就更明显了,5G。华为的 5G 技术和解决方案,是领先全球,特别是美国的。那西方各大通信厂商怎么办呢?全力研发新技术超越华为?No,美国直接以“安全”为由,禁止使用华为产品,已经购买或安装的设备,要全部拆除或退货。不仅对美国国内是这个要求,对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要求。你敢不听话?哎?你首都旁边的美国驻军怎么有点躁动不安了呢?如果你是华为老板,面对这种情况,又能怎么办呢?

作为企业主,费尽千辛万苦开拓的市场、投入的资源、开发的产品,本以为打败了对手就能杀出重围,结果后面还有美国政府的禁用、制裁甚至人身监禁,那我为啥还要苦哈哈的出海打拼呢?

国际市场上,没有国家综合实力为你背书,赚到口袋里的钱,也不是你的。

2.2 国内区域有限导致的内卷

所以大家普遍的选择都是,干脆不出海,老老实实在国内挣点钱得了。但很遗憾,国内也不是岁月静好,安静赚钱的地方。原因很简单,你打不出去,不代表人家也不打进来。而在自己家里打,打赢打输——其实都是输。有限范围内的过度竞争,其实就会导致这件事——内卷。其实最近很多社会问题,都有这个因素的影子。不过篇幅所限,这次就不再详细展开了。进入关键部分,解法在哪呢?

2.3 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全球化

出去是一定要出去的,而且是在正确的时间节奏,跟随国家一起走出去。

其实大家应该有这个自信,就算规则不利于我,我们中国的企业和团队都能拿下市场。如果给我们相对公平的环境,一定能一往无前,创造更多价值,造福各国人民。那何时我们才能享受到相对安全、公平、合理的商业环境和社会秩序呢?系列第四篇文章阐述过,台湾问题的解决,标志着西太平洋区域秩序的重构。换句话说,随着美国势力范围的退出,西太平洋地区,将会迎来真正的独立、安全、发展和繁荣。而且不出意外,这一切会是由中国主导和推动的。这里面有多大的机会呢?

3. 西太平洋地区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地图:

西太平洋区域有多少个国家呢?主要包括东亚和东南亚诸国。海洋上看,从北向南,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3 个看不太清的小国新加坡、文莱、东帝汶;中南半岛上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可能大家对这些国家不那么熟悉,没事,我再来列举几组数据,看看各位能不能感受到什么。

以 2020 年主要国家的数据为例:

国家 人口(万)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中国 141200 960 147300 10432
日本 12560 37.8 50200 50200
韩国 5200 10.3 16300 31800
印度尼西亚 26800 191.4 10600 3951
泰国 6900 51.3 5092 7380
菲律宾 10800 30.0 3622 3300
新加坡 570 0.07 3500 62000
马来西亚 3275 33.0 3362 10266
越南 9700 33.0 2712 2796
缅甸 5458 67.7 762 1396
柬埔寨 1600 18.0 267 1669
老挝 723 23.7 191 2626
朝鲜 2500 12.3 158 618

除去中国外,以上这些国家加在一起是多少呢?8.6 亿人口,508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9.68 万亿美元的 GDP,人均 GDP 1.12 万美元。大家看到什么机会了吗?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过往改革开放 40 年,是在 14 亿人口的国内创造的发展和奇迹。那如果多了 8.6 亿人,这个机会能多多少呢?这个空间能有多大呢?而且相比于中国 1.04 万美元的人均 GDP,区域内的人均 GDP 为 1.12 万美元,这意味着,既不因为差距太大而单向付出持续输血,也不会因为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而没有机会。508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也是空间足够大、资源足够丰富、可开发的部分还很多。

从另一个角度看,每年人均 GDP 最高的是新加坡 62000 美元,最低的是朝鲜 618 美元,之间的差距有 100 倍之多,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有差异是正常的,而且有差异才有机会啊。以国内为例,各省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我再给大家对比一下,2020 年全国各省的 GDP、人口及人均 GDP:

地区 排名 2020年GDP(亿美元) 2019年常住人口(万人) 2020年人均GDP(美元)
总计 - 147244 140385 10489
北京 1 5232 2154 24296
上海 2 5609 2428 23099
江苏 3 14887 8070 18447
福建 4 6363 3973 16015
浙江 5 9364 5850 16007
广东 6 16052 11521 13933
天津 7 2041 1562 13069
重庆 8 3624 3124 11598
湖北 9 6296 5927 10623
山东 10 10598 10070 10524
内蒙古 11 2516 2540 9907
陕西 12 3794 3876 9789
安徽 13 5606 6366 8806
湖南 14 6055 6918 8752
海南 15 802 945 8487
四川 16 7043 8375 8410
辽宁 17 3640 4352 8364
河南 18 7971 9640 8268
宁夏 19 568 695 8180
江西 20 3723 4666 7980
新疆 21 2000 2523 7925
西藏 22 276 351 7867
云南 23 3554 4858 7315
青海 24 436 608 7167
贵州 25 2584 3623 7131
河北 26 5247 7592 6912
山西 27 2558 3729 6860
吉林 28 1784 2691 6631
广西 29 3211 4960 6474
黑龙江 30 1985 3751 5292
甘肃 31 1307 2647 4936

再给大家看下,2010 年全国各省的 GDP、人口及人均 GDP:

地区 排名 2010年GDP(亿美元) 2010年常住人口(万人) 2010年人均GDP(美元)
总计 - 58791 133972 4388
上海 1 2492 2302 10828
天津 2 1346 1294 10400
北京 3 2035 1961 10378
江苏 4 6042 7866 7682
浙江 5 4022 5443 7390
内蒙古 6 1722 2471 6969
广东 7 6717 10430 6440
辽宁 8 2700 4375 6172
山东 9 5823 9579 6078
福建 10 2121 3689 5748
吉林 11 1267 2746 4614
河北 12 2984 7185 4152
湖北 13 2335 5724 4079
重庆 14 1166 2885 4043
陕西 15 1480 3733 3966
黑龙江 16 1512 3831 3946
宁夏 17 243 630 3853
山西 18 1343 3571 3759
新疆 19 800 2181 3670
河南 20 3389 9402 3605
湖南 21 2349 6568 3576
青海 22 199 563 3545
海南 23 303 867 3496
江西 24 1394 4457 3127
四川 25 2496 8042 3104
广西 26 1404 4603 3050
安徽 27 1812 5950 3045
西藏 28 75 300 2497
甘肃 29 609 2558 2379
云南 30 1067 4597 2320
贵州 31 679 3475 1953

如果大家看数头晕或没什么思路,那我出道思考题:

考虑到人口、人均 GDP、地理位置等因素,请问:
1、 以发展相对滞后的缅甸为例,它和我国 2010 年的哪个或哪几个省相对接近?
2、 请问这个或这些省份,到 2020 年 GDP 成长了多少?
3、 具体来看,这个或这些省份,在 2010 年是什么情况?你所在的行业,在当地是什么发展水平?
4、 这个或这些省份,在 2020 年又是什么情况?你所在的行业,在当地是什么发展水平?取得了哪些进步或成绩?
5、 这些变化,是否有条件在缅甸复制或实施?
6、 作为个人,你是否有能力参与其中呢?

简单想想,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制造生产等第二产业、移动互联等线上服务、投资融资等金融服务、餐饮娱乐等配套产业、影视传媒等宣传阵地、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这里面会有多少机会呢?

4. 走出去

经过上文的一些提示,大家应该能感受到“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化”,蕴藏着的机遇和机会。而全球化到底是如何运转的,我们则可以借鉴一下,过往几十年“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下面举一个小侧面,供大家参考。

4.1 20 年前的外企

二三十年前,学生毕业后能找到的工作,最惹人羡慕的不是互联网、金融、公务员,而是你能进入一家外企。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舒适的工作环境、成熟的培训体系、高企的福利待遇、可观的薪资收入,而且还没有所谓的 996 加班。在普遍薪酬小几百元的时代,外企应届生就能拿到 3000 元一个月,且出差都住 4、5 星级酒店。所以当年外企的面试、入职难度,一点不比今天考研考公要低。甚至还因此带火了一大批成人学习英语的热潮。

很多人说,这是利率差距过大导致的。确实有这个因素,3000 元在国内算是绝对高薪,但美国报表看只是不到 250 美元/月的成本,比雇个服务员还低;400 元一晚的高级酒店,也就是 50 美元/天的价格。但另一个层面来说,人家能付得起这样的成本和薪酬,而当时国内的企业却付不起,确实是因为综合运营、管理、财务、产品等诸多能力的整体差距。而且,外企的引入,确实客观上加速了全国企业和人才的升级,对本地来说也是有利的。

那有人说了,我们要是也这么干,不就是把国内的工作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外,反而让大家的失业更严重了啊!这还真不太一样。

首先,我们不是做存量转移,而是增量创造。所以并不是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更重要的第二点——组织有发展,个人才有机会。

20 年前的外企,管理模式基本是美国做大脑,找个香港、台湾人负责管理,指挥一群大陆人干活。不是美国没人想来做管理,而是不懂中文管不了。所以一大批港澳台的同胞,在这个时代获得了极大的职业成功。我们先抛下情感色彩,假设你所在的行业或企业,也发生了一次这样的变革,你有没有可能成为里面的大脑或管理呢?

跟着国家出去的不止有国家队和大公司,其实私企或小公司也会有无限的可能。

4.2 私企也有好机会

举一个我身边的小例子,大家就能理解了。

去年我所在的 K12 教育行业倒塌,大小企业都在裁员。正所谓“失败的团队没有个人英雄”,大家再找工作几乎都是降薪入职的。但是,我团队内有一位做商业分析的成员,不仅找到了新工作,而且薪酬还涨了 60%+。这是家什么公司呢?

他们是做海外物流的,说白了就是送快递。他们主要业务在东南亚,比如说泰国,他们已经做到了第一名。在国内大环境一片萧条的情形下,他们还能涨薪挖人,正是因为业务的快速成长。

当然了,正如所有创业公司一样,他们工作确实非常辛苦,多给出的薪酬基本是预支的加班费。今天的我们,确实还做不到哼着小曲唱着歌,轻轻松松的战胜对手。但是,也正是一批一批这样的人,他们持续努力着,推动着这个美好未来的出现。

那你说,我不会写代码不会分析,当不了大脑;我不愿意管人,做不了管理。那我还有机会吗?

那你有擅长的手艺吗?就算是开个小店卖煎饼,据说前几年北京写字楼楼下的小车,一个月也能挣好几万。随着大量企业、人员的出海,他们会不会也想吃一口地道的煎饼?随着海外中国影响力的增大,外国人会不会也想来尝尝煎饼的滋味?

4.3 个人该干什么

作为个体,我有以下几个思考和建议:

1、 精进核心。技能其实无论是全球化还是本地化,没有真本事什么化也没机会。所以,练好核心技能是底层,也是硬通货。这个能力完全因人而异差异极大,在此只是提醒大家,把握好立身之本,不要因为短期的情绪、心态、职务、岗位、工作、收入等各种因素的升降,而忽视或荒废。最好能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 学习英语。虽然下一波会是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化,但是人都是有惯性的,组织和国家的惯性往往更强。也就是说,全球过往都是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下运转的,而我们想接过来,就不得不在原有的体系上改造。而语言层面,英语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是通用语言。当然,工作中的英语和上学时的英语完全不一样,要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难度也并没有那么大。根据个人情况不同,通过 6-12 个月左右的训练,都能有显著提升。这个方面也是我需要提升的部分,我也会努力学习,具体的计划和方案,改天我也会单独写一篇文章~

3、 储备跨区域跨国家的管理及合作能力。跨文化和跨地区是两大难题,这里的核心难点,我认为是非现场管理。常规的、我们很熟悉的管理方法,都有个前提条件,得是现场管理——你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一旦企业跨国,坐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这些就都不可能了,甚至出差各地看一圈都无法实现,咋办?这就是最大的挑战。

这个问题不光难,而且不好提高和训练。因为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有跨国团队,换句话说你想练都没地方练,那怎么办呢?几个小建议:

1) 跨国难找,跨市常见。可以有意寻找跨地区的项目或团队,以此来锻炼自己,如何远程管理异地团队;

2) 利用疫情,远程管理。现在全国各地疫情此起彼伏,可以借此认真锻炼一下团队远程协同的能力,居家办公和异国协作的感觉挺像的;

3) 做数字化,提升效率。数字化不仅是数据化和线上化,流程、工具、系统、思维等都需要提高。好在国内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诸多工具,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逐步探索;

4、 主动申请去有海外业务的团队或项目。如果你的公司或组织本身有这种机会,我建议一定不要放过,即使难度大收益不确定。因为即使项目做砸,也是裁项目不裁人,特别是主动申请去的老员工,而你积累到的经验比短期收益重要得多;

5、 学生、职场新人,可以考虑出国留学。国际化的项目,天然愿意招有海外留学、生活、工作经验的人,这是因素之一;其二是当下出国人数骤减,虽然风险高但竞争程度也有显著下降,申请到好学校的几率增加;其三,国内就业大环境很差,不少大中小厂都在裁员,且都是从低工龄或应届生开始,找到好工作甚至找到工作,都会变得越发困难。读研学习 2 年左右,能赶上下一波好环境。

如果我对国外完全不感兴趣,既不想出国,也不想做国外业务,这个机会还和我有关系吗?

5. 请进来

打开国门后,不论你出不出去,总会有人出去,也总会有人进来。随着人员、货物的一来一往,新的机会也就出现了。

5.1 中国地图变为亚洲地图

当今的中国,整体形势是东部沿海地区发达,西部内陆地区落后;区域中心位置发达,边缘偏僻地区落后。但一旦把视野扩大到亚洲,“中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了,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亚洲地图:

站在亚洲看中国,偏远地区可能就变中心了。我们来看几个具体例子:海南、云南、东北。

海南。站在中国看,海南属于“天涯海角”,除了南海岛屿外的中国最南端。这个地理位置,除了产椰子外,就是冬天避暑和旅游了。但站在亚洲看,海南还是“天涯海角”吗?这完全就是东南亚的正中心啊!未来,这里会不会成为东南亚诸国人员入境后的落脚点呢?会不会成为重要的贸易和交通枢纽呢?会不会成为新的人才和科技中心呢?买一套房子几年后会不会翻两三翻呢?

云南、东北。这两者发展不起来,都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的对外交流以海运为主,而和周边国家相对封闭导致陆上交通和交流并不发达。试想,如果中南半岛或朝鲜半岛能开放互通,那这漫长的边境线,就从负担变成了机遇。而如果能再建设几条高铁线路,那这两个地区,可就真的会完全不一样了。

5.2 超大型城市的进化

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本质上是因为吸收了中国境内的人才、财富、资源等。但纽约、洛杉矶、伦敦,这些城市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靠的可不仅仅是美国英国国内,而是吸引了全世界的人财物。当中国有能力主导西太平洋区域的全球化时,中国的城市覆盖力、影响力,自然也就会有变化。如果西太8.6亿人口中的百分之一来一趟中国,千分之一来工作或定居,这又会带来多少的机会呢?别的不说,就说房价,也许都有机会再涨几波。

5.3 个人该做什么

在国内的各位,其实机会也很多,我能想到以下几点:

1、 城市发展选择。核心逻辑刚才讲过了,现在偏远未来发达,如果能提前准备、选择和布局,那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2、 行业发展选择。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国人出国或移民 X 国,都有什么需求或需要什么服务呢?

金融?通信?房产?教育?留学?工作?饮食?娱乐?这些需求里有没有好机会呢?又有没有你擅长或能提供的?

3、 投资与资产配置。如果都没有,那你有富裕的资产么?有考虑过投资到相关的公司、不动产、业务甚至个人吗?

总结一下:

1、 于个人来说,今天的机会往往不属于你,因为来不及准备;如果能看清一个 5 年后的机会,如果和你的行业/专业有关,那提前做好准备,则这个很可能会属于你;

2、 因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标志着西太平洋区域秩序的重构。未来我们可以跟随国家的脚步,冲出中国,走向西太。而这个区域内有 8.6 亿人口、508 万平方公里土地、1.1 万美元的人均 GDP,这意味着有足够大的市场和空间;对个人来说,两个大方向可以把握:

3、 走出去。西太区域内有发达国家,但也有着更多的发展中地区,这意味着:

1) 于公司来说,过去 20 年中国走过的路及取得的成就,都有可能再复制一次。如果你所在的组织有这个能力,或者你愿意出去开拓,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2) 于个人来说,精进技能、学好英语、跨区管理、出国留学等,也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法;

4、 请进来。未来整合后,一定会有大量的人财物进出,这意味着:

1) 把中国视角变为亚洲视角。原来的“天涯海角”也会变成亚洲中心,陆地方向的东北、西南、西部;海洋方向的海南、台湾;城市角度的超大城市,都会出现新的变化和机会;

2) 于个人来说,选择城市、选择行业、资产配置,都是有机会和优化空间的。

5 篇文章,累计35425字,终于写完了,赶在 3 月 31 日发出,也算是 flag 立住了没倒。说实话过往的一年确实不太容易,甚至让人痛苦,但没有外力敲开的裂痕,阳光也就不会照耀进来。

在这个高度不确定且艰难的时节,我愿意把自己有限的思考分享给大家,不求改变世界太多,只求有缘人有所感悟。

1、我关心的是,台湾问题,真能如笔者所说,在10年内解决吗?全文的大前提之一啊

说个新闻:4月,鹰击21海上发射成功。这是有可能使海战模式都发生改变的事情,时代变了。

第四篇文章,里面解释了台湾问题:台湾,国际新秩序的起点

2、海南无法成为东南亚中心,体量不够。

现在当然是不够的,如果今天就够,那也就不是机会了。今天的机会不属于今天的你。

感兴趣的各位可以查一下海南自贸港的政策,比如双15。

3、我是链家的顾问,请问房地产销售人员未来出路在哪呢?

如果不转行的话,可以学点外语。英语用于承接未来外国人来中国的业务,小语种可以做出国或外派业务。

4、老师,你好,高三的时候上过您的课,如今我大学也已经毕业了,我的专业是英语教育(实在学不了化学了)但是没想到如火如荼的教育行业,等我毕业的时候居然发生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考的时候我的心情起伏很大,有一次找了你,你对我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觉得你的话实在太偏僻如理了,后来才知道是王小波说的 。但是这句话确实让我在后期平静了下来,好好备考,勉强上了个大学。

Anyway 我看了你近期写的所有文章,尤其是从微观和宏观来分析百年变局的,让我少了很多对未来的恐惧。

但是现在在校已经被封了3个月了,这三个月我的生活固然还过得去,虽然没有快递外卖,但是每月定时打开的生活费和饱满的学习生活任务,都让我感到一切还安好。 只是这几个月,网上频出的疫情导致的次生灾害实在让我如鲠在喉,看到他人遭受到无妄之灾我的心里也很难平静。还有越来越严重的形式主义,也让我的信念产生了动摇,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硬是被这沉重的官僚体制给吓倒退了,现在还有人在为人民服务吗?

再更近一步,未来我即将面对的考研压力也是非比寻常,若考不上我还要面临文科专业尴尬的找工作环节。当然我不是在抱怨未来,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很幸运的接受过高等教育,不论怎样养活自己还是没问题的。只是这样的情况,很难不让我们青年人失去希望,原先我也对清零政策是支持的态度,但是这三个月我看到父母的工作事业,朋友的学业,甚至校内老板们的生活处境都受到了影响,实在不明白这一脚刹车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带来的这些伤害只有人民自己来承担吗?

这是我作为青年人近期的感受和疑问,希望能得到您简短的回复。

回复:

很高兴还能看到老同学,话说我也是青年人啊,稍微老两岁而已,哈哈哈。

可能你还没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含义,真的是百年未有。理解今天的情况,不能用你过往的经验,才20年,甚至是父母的经验,才40年,都不对。 改革开放40多年,大家都没经历过真正的困难,现在处在老霸主即将衰落,新秩序即将建立之时,也一定是最困难最激烈的时刻。

如果你特别感兴趣,那可以看看历史,当年英国取代拿破仑的法国,美国取代世界霸主英国,都不是轻松容易的。

如果看不明白也没事,只要相信中国崛起无法阻挡,必然实现,最近几年是最难的时候就行。

至于具体的事情,就是要学会在衰退的大环境中生存,要放弃过去40年形成的增长思维。 就像股市大盘涨50%,那你赚了20%也是落后。到大盘跌50%,你亏20%也是赚。甚至说,你不买股票存银行都是赚。

用这个思路,重新规划人生和工作,不必看中短期两三年的工资岗位等收入,反正好也好不到哪去。要着眼于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成长和投资,读书,学习,精进自己的特长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相信相信的力量,加油吧!

老妖婆事件,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很难相信,美国在一年内犯了两个重大战略错误。其一是俄乌冲突,其二就是窜访台湾。这件事出现后,可以看到,台湾问题的解决,已经实质性的迈出了一大步。也就是旧的国际秩序解体,也迈出了一大步。

东升西降,让我意外的不是升的多,而是降得太快了。且预期,会降得越来越快。

添加微信
加入数字社群

数字化方案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2 深圳市今易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67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