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战略规划?

今易科技 2022-10-12

提及战略,不少中小企业老板的第一反应,是敬而远之。背后原因通常是,“我们企业规模不大,没到讨论战略的时候。”

这种观点,大概率是受到各种“大师”的影响,将战略等同于高瞻远瞩、巨额投入、精密体系。

类似这样的战略,中小企业当然不需要。然而,这种理解,已经偏离了战略的本质。

战略是什么?我们把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战”是作战,是行动;“略”是舍弃,是选择
因此,战略是基于目标的取舍与行动,核心是聚焦。

聚焦,对中小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与中小企业交流时,我们常会提出一个问题:企业如何确保花的每一分钱、请的每一个人都有价值?其中依据,就是企业的聚焦方向,最终取决于战略。

资源能力极为有限的中小企业们,比大企业更需要战略。

只有讨论清楚战略,企业才能把行动、资源聚焦在最有价值的方向,才可能做出更高的股权价值。否则,未经战略思考的花钱、请人,都是浪费。同样,缺乏战略思考的融资,不会有投资人愿意买单。

因此,不管企业是决定花钱还是融钱,想清楚战略,是前提。

那么,中小企业该如何思考战略呢?结合我们这些年服务中小企业的经验实践,本文总结了中小企业思考战略必须要想清楚的八个问题,以期为企业朋友带来启发。


1、外部有哪些机会与风险?

任何战略的形成,有三股驱动力量,一是外部机会,二是自身禀赋,三是企业远景。企业做战略选择、找聚焦方向,或多或少,都是这三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应三股力量,思考战略,首先要想清楚三个问题:
一是外部存在什么样的机会与挑战,即认识环境。
二是企业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势,即认识自己。
三是企业拥有什么使命、愿景、价值观,即企业远景。


认识环境,企业要从宏观、产业与行业三个层面出发,找到关键趋势,进而发现这些趋势可能带来的机会与风险。

宏观环境是所有企业共同生存的大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影响因素繁多且错综复杂。二是宏观因素的影响机理通常远超出企业掌控范围,所带来的影响几乎是不可抗力。

因此,分析宏观要有的放矢,既要着眼相关因素,也要洞察微观影响。将因素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的“害虫模型”(PEST),是分析宏观最经典的工具。

比宏观环境影响更直接的,是产业和行业。

其中产业包括通过同类企业联结的整个产业链活动的集合。分析产业,要关注整个产业链上的结构变化、要素流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相比产业,行业更聚焦在同类企业、以及与直接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常用的分析框架是波特的五力模型,即从客户、供应商、竞争等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与宏观因素的不可抗性不同,产业、行业因素更可能受企业影响、改变,也为企业制定战略留下更多的发挥空间。

透过三个层面的分析,企业要洞察、找到外部可能存在的机会与风险。其中机会为企业思考聚焦方向提供选择,风险需要企业采取行动有效规避。


2、企业的优劣势是什么?

外部机会再多,始终在外部。对于企业来说,要选择什么样的机会,也要结合自身禀赋。所以,企业要想清楚:企业的优劣势是什么?

企业具备什么样的优势与劣势,判断标准是,对于一个特定市场,企业现有的资源、能力是否有利于竞争。

所以,想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企业思考两件事。

首先,审视企业现有的资源与能力。

企业的资源可能有很多,既包括现金、存货、设备等有形资产,也有品牌、专利、所有权等无形资产。相比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往往更可能形成竞争力。

通过对资源的不同组合,企业会形成不同的能力。比如支撑Shein高速发展的快周转能力,正是通过对市场信息、设计师、供应链、软件系统等资源的高效整合完成。

其次,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找到优劣势。

既然要比较,企业就得对竞争对手充分了解。所以,对行业的深度洞察是前提。通过比较,企业会看到资源能力的强弱。

其中,对行业竞争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需要重点对比,由此得出的优劣势,对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往往也是决定性的。

另外,自我剖析的过程中,团队自身难免过高或过低地做出评价,为确保客观性,外部顾问的参与能带来很大帮助。


3、企业远景是什么?

想清楚外部机会与自身禀赋,再来看形成战略的第三股驱动力量:企业远景。

什么是企业远景?简言之,远景是企业的诗和远方,是企业存在哲学的终极答案。

一个完整的远景,主要通过使命、愿景、价值观,分别回答三个问题:“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怎么去”

其中使命定义了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愿景刻画出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高度,核心价值观判断企业行为的是非标准。

不同的远景,会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战略方向。

比如,同样做家电,相比格力专注空调,美的覆盖了更多品类。很重要的原因,是愿景不同,格力致力于“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美的致力于“科技尽善、生活尽美”。

思考企业的远景,需要创始团队对创业初心、企业未来有深度的剖析。

具体的思考方法有很多。

比如思考使命,可以采用5WHY(5个为什么)来刨根问底。思考愿景,可以用场景描述法来呈现未来的状态,再将这种状态浓缩为一句话。思考价值观,可以假设情景、提出问题、做出取舍。

我们曾接触的很多中小企业,都会提出类似使命、愿景的话,但这些话其实只是口号,背后缺乏对企业远景的思考。恰恰是这种思考,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4、战略目标是什么?

想清楚了三大驱动力量,企业再将关注点回到战略本身,重点思考企业要聚焦的四个要素:战略目标、战略定位、业务方向、关键行动。由此展开接下来的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战略目标是什么?

所谓战略目标,是企业未来三到五年要达成的关键目标。

不同的战略目标,导出的定位、业务方向可能全然不同。比如企业五年要突破100亿市值,和实现1000万元收入规模,对应的战略绝不会相同。因此,明确战略目标是战略聚焦的起点。

回答战略目标是什么,需要想清楚两件事。

一是关键指标,即企业未来要重点关注什么指标。

关键指标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市值、利润、规模、市场地位、客户满意度等。很多传统企业会关注利润、规模,容易忽略反映股权价值的市值指标。

我们认为,抛开泡沫、长期理性的市值指标,对中小企业的意义重大,不仅意味着更多的股东回报,还意味着更大的成长空间、更强的竞争力。

所以,对于想实现更高股权价值的中小企业,我们建议将市值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指标。

二是目标值,即关键指标未来要达到什么样的数值水平。

确定目标值,有两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一是企业远景。依据未来十年要达到的状态,倒推三到五年的目标值。二是竞争差距。依据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确定接下来的目标值。

越是长期的目标,越要超越竞争、超越现实去看到长期不变的事物。“长期的战略目标要落到客户,落到远景,而不是竞争”,这是贝佐斯给出的答案。


5、战略定位是什么?

想清楚了要聚焦的目标,企业再思考聚焦的第二层面:战略定位。

所谓战略定位,是企业未来三到五年业务拓展的边界。只有想清楚这个边界,企业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可能利用有限资源沉淀出核心竞争力。

比如,华为的战略定位是“全球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基于这个定位,华为绝不会去做零售超市或者房地产,一定是围绕ICT和智能终端持续布局。由此可以理解华为对手机、智慧屏、新能源汽车等市场的一系列布局与行动。

精准的战略定位,一定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有精准定位的企业,也一定可以用一句话让客户、供应商、投资人等关联方认识自己。所以我们引导企业研讨战略定位时,往往会为最后简洁的一句话,花费大量的时间。

思考战略定位,核心是从多种多样的业务维度中,找到企业要聚焦的业务边界。

业务维度包括区域、产业、价值环节、客户类型、价值定位、产品服务、核心竞争力、竞争地位等。

要从中提炼出企业的战略定位,需要深度的思考、讨论甚至“争吵”。就提炼过程,我们建议把握两个原则。

一是基于从外部机会、企业禀赋、企业远景出发,筛选定位;二是当下想清楚的先定下来,想不清楚的先搁置,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澄清。


6、未来要发展哪些业务?

想清楚战略定位,企业再进一步思考未来要发展的业务。

先理清一个概念,什么是业务?往细里说,每一种业务模式,都构成一项不同的业务。但是划分颗粒度过细,会带来很高的复杂度。

因此我们通常锚定几个关键点来界定:提供某种产品/服务给某类客户群体,带来某种价值。不同的品类、客户或价值,都可能构成不同的业务线。具体如何划分,需要企业根据业务间的关联度来确定。

那么,如何思考接下来的战略周期,企业要发展哪些业务呢?

我们实践过程中最常用的方式,是结合战略定位、外部机会与企业禀赋,列出企业接下来所有可能的业务方向。再基于资本价值、战略目标、团队偏好等标准做筛选。

筛选的结果,一定不是单一业务,而是多项业务。原因很简单,任何业务都会有生命周期。企业要追求长期价值的持续提升,必然需要结合短、中、长期的成长布局业务组合。

比如,阿里巴巴最初的增长主要来自B2B业务,后来淘宝、天猫起来,再后来是支付宝、云计算、菜鸟。不同业务的接力式增长,支撑了阿里巴巴后来的万亿市值。

布局业务组合的原则,可以参照麦肯锡提出的三层次模型:三层业务支撑企业长期增长,
第一层是守卫和拓展核心业务,
第二层是建立即将涌现增长动力的成长业务,
第三层是创造有生命力的培育业务。


7、业务以什么模式开展?

想清楚企业要发展的业务组合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如何发展不同的业务,即业务模式。

《思考商业模式,一定要想清楚的九个问题》一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思考业务模式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思考企业战略时,我们不用回答所有问题、设计完整的商业模式,但要基于战略需求,至少想清楚各业务的三要素。

一是价值定位。即企业要为客户实现什么样的价值,这种价值可能是低价、性价比、便利、品质、身份认同、降低风险等。

二是竞争优势。即面对行业竞争,企业要建立什么优势。优势的来源可能是规模、品牌、技术、网络效应、转换成本、低成本等。

三是关键资源和能力。即企业未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关键资源和能力。

需要注意,关键资源和能力一定是基于不同的价值定位与竞争优势来判别的。即使同样的资源和能力,在不同的业务与竞争场景中,发挥的作用可能完全不同。比如赤水河水源对很多白酒企业来说是关键资源,但对矿泉水企业来说很可能不是。

综合所有业务的三要素思考,我们可以导出企业未来要具备的竞争优势与关键资源能力,这也为最后得出关键行动奠定基础。


8、要采取哪些行动?

想清楚以上七个问题,最后的落脚点,是行动。

不同于常规行动,企业的战略行动,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达成战略定位、落实业务布局起决定作用。

导出战略行动,有个两个重要来源。

一是企业未来要具备的关键资源与能力。以此作为出发点,战略行动是整合什么样的关键资源、构建什么样的能力。

比如企业未来的关键资源能力有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研发创新能力,接下来的行动即是开发核心技术、招募研发人才、构建研发创新能力。

二是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以此作为出发点,战略行动是如何规避可能的重大风险。

比如安全隐患对食品企业而言是重要风险,接下来的行动即是全面保证食品供应链的安全。


由此导出企业的所有战略行动。落地过程中,企业需注意三点。

一是导出的战略行动只是总体方向。具体到每个阶段的行动目标与策略,需要相应的团队做进一步分解。

二是不同的行动之间并非平行,而是有先后顺序。理清其中的先后逻辑很重要。比如,同样的关键行动,招募研发人才是开发核心技术、构建研发创新能力的前提。

三是基于行动,企业才匹配相应的资金资源,而不是相反。企业要花多少钱、融多少钱,依据都在行动背后、对战略的深入思考里。

想清楚以上八个问题,相信企业已经对未来聚焦什么方向、要花什么钱、请什么人、整合什么资源有了更清晰的思考。接下来,贵在行动,以及行动中对战略的持续思考与迭代。

添加微信
加入数字社群

数字化方案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2 深圳市今易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67853号